产后忧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 5%~25%。妇女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 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自责、自罪、担心自已或婴儿收到伤害,重者可有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的行为。西医学称为“产褥期抑郁 症 ”。 本病一般在产后1周开始出现症状,产后4~6周逐渐明显,平均持续 6~8周,甚至长达数年。若不及时诊治,产妇可伤害胎儿或自杀,应当重视,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产后忧郁症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第三日抑郁又称为母体抑郁,发生率可高达50%~70%,患者表现 为眼泪汪汪,情绪沮丧,焦虑,失眠,食欲缺乏,易激惹,注意力和 记忆力不良,第三日抑郁常见于初产妇,症状轻,取良性经过,持续 数日消失,罕有就医者。
  2. 内因性抑郁,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约占产妇的1‰~2‰。早期往 往伴有分裂症状,除激动,焦虑,恐惧,罪恶感,疑病症状和杀婴倾 向外,有的表现为持久的性欲丧失,慢性疲劳,轻微的态度和行为改 变,产后内因性抑郁症治愈后趋向复发且与月经有关。
  3. 心因性抑郁,约占产后抑郁患者的10%,可取反应性抑郁或神经症 性抑郁的形式,这类人既往有神经症史,而且往往为被娇惯的妇女, 可于产后任何阶段发生,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
 心理干预治疗
  1. 这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受社会因素、心理 因素及妊娠因素的影响,针对患者内在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给予解 释、鼓励和支持。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刺激,解除患者痛苦,增强其对 治疗的信心。纠正周围人特别是患者丈夫、父母、公婆的态度,取得 他们对产妇的支持和关心。对临盆的产妇,要给以适当的解释和鼓 励,消除其对分娩和育儿的顾虑,改善其紧张和焦虑情绪,无疑可防 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丈夫在旁是有益的,可减 轻产妇的恐惧心情。
  2. 做好产褥期的心理卫生 产妇在产后2周内特别敏感,情绪不稳定,具有易受暗示和依赖 性强等特点,常见心理问题是焦虑和产后抑郁症,而心理因素可直接 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刺激或抑制催乳激素及缩宫素释放,影响母乳 喂养。所以产褥期的保健要依靠家人和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和产后锻炼,并进 行心理疏导。
  3. 端正产妇对分娩和育儿的认识。通过心理咨询,解除致病 的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紧张,想生男孩却生女孩,既往有精神障碍 史等)。对产褥期妇女多加关心和无微不至地照顾,倾听产妇诉说心 理问题,做好产妇心理疏通工作,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 导产妇与婴儿进行交流、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 心。并尽量调整好家庭关系,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中医治疗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产后,与产褥期生理和病理有关。产后多虚, 血不养心,心神失养,或过度忧愁思虑,损伤心脾;产后多瘀,瘀血 停滞,上攻于心;或情志所伤,肝气不足,混失潜藏。根据病因可分 为以下三种症型进行调护。
  1. 心脾两虚证
症状表现为产后焦虑,忧郁,心神不宁,常悲伤欲哭,情绪低落,失眠多梦,健忘,精神萎靡;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 溏,脘闷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护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1. 淤血内阻证
症状表现为产后抑郁寡欢,默默不语,失眠多梦,神志恍惚;恶 露淋沥日久,色紫黯有块,面色晦暗;舌黯有瘀斑,苔白,脉弦或 涩。护则:活血逐瘀,镇静安神。
  1. 肝气郁结证
症状表现为产后心情抑郁,心神不安,夜不入寐,或恶梦纷纭, 惊恐易醒;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胸闷纳呆,善太息;苔 薄,脉弦。护则:疏肝解郁,镇静安神。 卫生宣教及健康指导健康的心理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尤其对产褥期 的产妇更为重要,要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改善家庭关系,改善 家庭生活环境,所以要做好健康指导与家庭随访工作,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
  1. 饮食起居: 合理饮食,饮食要富于营养而易消化,慎生冷、肥甘、 辛辣之品。保持心情愉快,以免气结血滞,引起腹痛、缺乳等病变,保 持身体清洁,产妇的居室要空气流通,温度适中。衣被要温暖舒适,但 不宜过厚。注意休息,至少3周以后才能进行全部家务劳动。
  2. 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康操: 产后应尽早适当活动,经阴道自然分 娩的产妇,产后6~12h内可起床轻微活动,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随意 走动,按时做产后保健操,行会阴一侧切开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适 当推迟活动时间,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健身操,做 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 生,且能使骨盆及腹肌张力恢复,产后健身操的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产后42d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子宫、会阴等恢复情况。
  3. 计划生育指导: 若已恢复性生活,应采取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