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指出:“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说明咳嗽是一个证候,但咳和嗽在含义上是不同的,而两者又多并见,故多合称“咳嗽”。 小儿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临床所见,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此外,古代文献中尚有“百晬嗽”的记载,这是指乳儿在生后百日以内的咳嗽,亦称,“乳嗽”或“胎嗽”。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冬春为多,在季节变换及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病。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其中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多见,年龄愈小,症状也多愈重,由于小儿肺脏娇嫩,卫外机能未固,外感时邪每易犯肺,使肺气失于清肃,而发生咳嗽。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若治疗不当,调护失宜,则反复迁延,若因邪未去而进一步发展,病情随之加重,可转为肺炎喘嗽。 一、病因小儿咳嗽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及内外合邪3个方面。
外感病因外感风邪犯肺,寒、暑、燥、湿皆可并之。春令多风,其袭于人者,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肺卫受邪,肺失清肃而发为咳嗽。小儿寒温不知自调,若冬令严寒,衣被太薄,或单衣露宿,将息失慎,寒邪束于肌表,则内犯于肺,致肺气不宣,而发咳嗽。夏令酷热炎暑盛行,火气炎上。若小儿嬉戏于烈日之下,感受其邪,伤津耗气,火热刑金,致热邪迫肺,津伤肺燥,肃降无权,气逆而咳。时值长夏,湿热熏蒸,水气上腾,若小儿玩弄戏水,坐卧湿地,或雨露沾衣,则外伤于湿而内困于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滞,凝聚为痰,上阻肺道,发为咳嗽。小儿肺脏娇嫩,喜清肃濡润,既不耐热,更不耐燥,燥邪犯肺,伤肺灼津,津伤液耗,肺伤气逆,肃降无权,发为干咳。
内伤病因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小儿平素嗜食香燥炙燇诸物,久之势必香燥走串耗津,劫液,致脾胃之阴液受伤,肺津不能自润而发干咳。患儿素体虚弱,肺气不足,或它脏之病,均可影响及肺而发为咳嗽。 三、常见证候(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
风热犯肺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指纹浮露淡紫。 (二)内伤咳嗽
痰热壅肺咳嗽痰多,色黄粘稠,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发热面赤,目赤唇红,烦躁不宁,甚则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痰湿蕴肺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濡滑。
肺气亏虚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
肺阴亏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