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病证。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临床呕与吐常相并存在,故合而论之。本病常由外邪侵袭、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而致。本病可单独出现,但更多的则见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如急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幽门痉挛、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滞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蛔症、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胃肠神经官能症肠梗阻、消化道肿瘤等,其他如内耳眩晕症、尿毒症、中暑、妊娠反应、药物影响及某些感染性疾病或颅脑病变等出现以呕吐为主症时,也可参考本病进行辨治。大多数患者出现呕吐,常伴有器质性疾病,少数则为功能性疾病所致。
二、病因
由于感受风寒暑湿火热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使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而上,即发生呕吐。一般来说,猝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然而,在外邪所致呕吐中,又以寒邪致病最多,乃寒邪最易耗损中阳,使邪气凝聚胸膈,动扰胃腑之故。此外,时行疫毒也会阻遏中焦,使脾胃受伤,升降失常,清浊相干而成上吐下泻之症。
由于饮食不节,温凉失调,饥饱无常,或过食生冷油腻,难以消化之物,误食不洁之物,停滞不化,伤及胃腑,致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致呕吐。饮食不洁是呕吐的常见病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为多见。
情志因素引起的呕吐发生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或青年妇女,多因平素性情急躁或情志过激暴怒伤肝,肝气犯胃,肝胃失和,胃气上逆作吐,常常在精神打击之下出现;至于忧思损伤脾气,脾失健运,食难运化,胃失和降以致呕吐,是情志失调所致呕吐的另一种表现。
素体虚弱或劳累过度,或久病未愈,损伤脾胃或热病后期损伤胃阳均会引起呕吐,多由于中阳不振,脾虚不能承受水谷,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或因病后胃阴不足,失其润降,亦可引起呕吐。其他如胃有痈脓,或摄入有毒食物或药品,或蛔虫扰胃等,皆可引起呕吐,此外,病因还当以寒热加以区别 。
精神刺激,情绪激动皆可诱发肝气犯胃之呕吐;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则可加重虚证之呕吐。
三、常见证候
外感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突然恶心呕吐,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或兼脘腹胀闷,肠鸣腹泻,舌质正常,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濡缓。
暴饮暴食或吃不洁之食物后,呕吐时作,嗳腐食臭,食后加重,吐后减轻,恶心厌食,胸脘闷胀或兼肠鸣,完谷不化,舌苔厚腻,脉滑。
情志郁怒诱发呕吐,随情绪变化而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吐后仍时有呕恶,嗳气频作,胁脘作痛。吞酸烧心,烦急易怒,口苦咽干,舌边红,舌苔薄白,脉弦。
呕吐痰饮涎沫,脘闷纳呆,眩晕心悸,口干不欲饮,水入即吐。吐后反而不渴,大便软而不爽,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弦滑。
食人即吐,吐后嘈杂,脘腹胀痛拒按,口干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遇冷食凉则呕吐,时发时止,脘腹冷痛,喜热喜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
反复发作呕吐或干呕,胃脘嘈杂,饥不欲食,稍食即饱,口燥咽干,渴不多饮,舌嫩红,无苔,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