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是以发作性的痰鸣气促,呼吸困难为主症的病证。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 甚或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能平卧。常由于宿痰内伏于肺,复又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不调、劳欲久病、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该病在肺系病证中最为常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疾病,应注意排除心源性哮喘,支气管肺癌等其他疾病并发的哮喘。
一、哮病的诊断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多有反复发作史。其特点为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较多见。发时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至于病势的轻重,发作频度的稀密,发作时间的长短,则随人而异,各有不同。发作短者仅几分钟,或几小时,甚者持续数天。一般说来,发作和缓解均迅速,多为突然而起,亦可有先兆症状。如鼻喉作痒,喷嚏,鼻流清涕,呼吸不畅,胸中不适,嗳气,呕吐,情绪不宁等。继则咽塞胸闷,微咳干呛,以至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痰鸣有声,痰黏量少,咯吐不利,甚则张口抬肩,目胀睛突,不能平卧,端坐俯伏较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唇甲青紫,额汗淋漓,或伴有寒热。若能将大量黏痰畅利地咳出,则窒闷之势得以渐减,呼吸渐感通畅,痰鸣气憋随之缓解,似如常人,或感疲劳,纳差。若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身体虚弱,可常有轻度哮病,在大发作时甚至持续难平。
二、病因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此外吸入花粉、烟尘,影响肺气的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蕴,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因进食海羶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气,亦可致成哮喘。
素体虚弱,或病后体虚,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致肺气耗损,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素体虚弱者多以肾为主,而病后导致者多以肺为主。
三、常见证候
证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质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见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觥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证见平素食少脘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软。
证见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黏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