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易怒善哭,失眠,胁肋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感等各种复杂症状。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更年期抑郁症、反应性仰郁症等疾病。本征多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 一、中医诊断 郁证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失眠等。发病多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多无阳性征象。一般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不难诊断。 二、病因 情志因素是郁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而脏气虚弱是郁病发病的因在因素。忧思郁怒、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喜条达。忧思郁怒,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致肝气郁结而得病。气郁日久可化火酿痰致瘀。忧愁思虑、脾失健运:忧思过度,劳倦伤脾,使脾气郁结;或肝郁气滞,横逆犯脾,使脾失健运,酿湿生痰,导致气滞痰郁。久郁伤脾,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则可导致心脾两虚。情志过极、心失所养: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忧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损伤心神,心失所养,可导致心神不安。郁久化火易伤阴血,累及于肾,阴虚火旺,由此可发展成种种虚损之象。 三、常见证候
肝气郁结证:证见精神抑郁,情绪脘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月经不调,苔薄白,脉弦。气郁化火证:证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头痛目赤,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血行郁滞:证见精神抑郁,头痛,失眠,健忘,胸胁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痰气郁结:证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咽中如物梗阻,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心脾两虚:证见多思善虑,头晕神疲,少寐健忘,心悸胆怯,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阴虚火旺:证见急躁易怒,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少寐多梦,或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心神惑乱:证见精神忧郁,神志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 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